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试试题-入学测试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8年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阅读辨析)

2018-09-26 中国教育在线 http://yc.eolce.com

点击查看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模拟题汇总

阅读辨析 (共14篇,42小题)

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中,处于“过片”位置,统领全文的词句是(   )
 A.不忍登高临远
 B.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C.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
 D.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 在这一语段中,作者抒情的特点是(   )
 A.直抒胸臆
 B.委婉平和
 C.委婉含蓄
 D.委婉曲折

(3) 语段中,作者“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的“愁”是(   )
 A.仕途坎坷
 B.科考不顺
 C.羁旅行役
 D.夫妻失和

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出于(   )
 A.《旧唐书》
 B.《新唐书》
 C.《旧五代史》
 D.《新五代史》

(2) 最能体现本语段主要观点的语句是(   )
 A.满招损,谦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在本段文字中的性质及其论证方法是(   )
 A.事实论据、归纳法
 B.理论论据、比较法;
 C.理论论据、演绎法
 D.事实论据、比较法

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请回答:
 (1) 语段所引典故人物中,被作者鄙视的人物是(   )
 A.张翰
 B.恒温;
 C.许汜
 D.陈登

(2) 语段中,表达作者“舍弃乡情、誓欲报国”悲壮情感的典型语句是(   )
 A.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3) 在本语段中,作者抒情的基本风格是(   )
 A.清新奔放
 B.雄劲豪迈
 C.沉郁顿挫
 D.悲壮沉郁

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出于作者的(   )
 A.《永州八记》
 B.《三戒》
 C.《段太尉逸事状》
 D.《种树郭橐驼传》

(2) 文中加下划线的“劳, 病,怠”三个字词的释义按序是(   )
 A.慰劳,生病,懒散
 B.慰劳,困苦,疲劳
 C.劳动,困苦,懒散
 D.劳动,生病,疲劳

(3) 这一语段的文体属性是(   )
 A.人物传记
 B.叙事散文
 C.寓言体传记
 D.文言传奇

5.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请回答:
 (1) 文中“臣密言”的“臣密”所说之“言”的接收对象是(   )
 A.汉献帝
 B.魏文帝
 C.晋武帝
 D.孝景帝

(2) 本文作者说服当朝皇帝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
 A.词意恳切,以情感人
 B.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C.气正辞严,以理服人
 D.以退为进,先扬后抑

(3) 文中加下划线的“祚、立”两个字词的正确释义按序是(   )
 A.人脉、立德
 B.财运、立言
 C.福运、自立
 D.官运、立功

6.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回答:
 (1) 本段文字出于(  )
 A.《孟子·滕文公上》
 B.《孟子·滕文公下》
 C.《孟子·梁惠王上》
 D.《孟子·梁惠王下》

(2) 文中加下划线的“树、谨、申”三个字的释义按序是(   )
 A.桑树、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B.栽种、谨严慎重、反复教导
 C.栽种、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D.桑树、认真办好、反复申述

(3) 文中提出要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刻画人物采用的描写方法有(   )
 A.肖像描写、行为描写、细节描写
 B.场景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
 C.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D.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 文中“望洋向若” 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向着海若望大海
 B.远望海洋想着海若
 C.向若遥看不见边际的海洋
 D.抬起头仰视着海若

(3) 文中用来类比“人与万物”之关系的语句是(   )
 A.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D.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8.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出于(   )
 A.《战国策》
 B.《春秋》
 C.《左传》
 D.《尚书》

(2) 这段文字中向庄公“为之请制”的人物是(   )
 A.共叔段
 B.姜氏
 C.祭仲
 D.公子吕

(3) 这段文字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国不堪贰
 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多行不义必自毙

9.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请回答:
 (1) 本语段作者作为我国留欧学者,最早向国内引进介绍了(    )
 A.古希腊哲学
 B.美国政治学
 C.西方美学
 D.西欧社会学

(2) 文中“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和要说明的道理是(    )
 A.比喻,材料的安排
 B.比喻,材料的选择
 C.比拟,材料的安排
 D.比拟,材料的选择

(3) 文中“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这句话的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论点是(    )
 A.比拟,例证法,安排
 B.比喻,例证法,选择
 C.比喻,类比法,安排
 D.比拟,类比法,选择

10.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请回答:
 (1) 诗中表现作者重游故地、追寻旧梦的忐忑情愫,颇具象征意韵的诗句有(   )
 A.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C.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D.夏虫也为我沉默

(2) 诗中,表现作者寻梦不得的怅惘情怀,颇具象征意韵的诗句有(   )
 A.寻梦?撑一支长篙
 B.满载一船星辉
 C.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D.夏虫也为我沉默
 
 (3) 这一语段运用的抒情手法有(   )
 A.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比拟抒情
 B.造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事抒情
 C.造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D.借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1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方圆三十里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请回答:
 (1) 文中对赵七爷读“三国”以及他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学问的细节描写,表现出赵七爷的(   )
 A.迂腐和浅薄
 B.愚昧和自大
 C.执着和热情
 D.自大和执着

(2) 文中“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造成七斤“忧愁”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皇帝又坐上龙廷了
 B.家里的饭碗摔破了
 C.自己的脑后没辫子
 D.赵七爷又穿长衫了

(3) 文中“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其“高兴”的原因是(     )
 A.皇帝又不坐龙廷了
 B.摔破的饭碗补好了
 C.七斤脑后长辫子了
 D.赵七爷不穿长衫了

1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角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方圆三十里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

请回答:
 (1) 语段第一、二两节所描写的环境场景存现的时间、地域是(   )
 A.明末清初,南海渔村
 B.清末民初,江南渔村
 C.民国初年,江南水乡
 D.抗战前夕,浙南水乡

(2) 语段第一、二两节所描写的场景基调及所用的手法是(   )
 A.水乡夕照田园美、比喻
 B.夏日水乡晚餐农家乐、白描
 C.水乡夕照田园美、夸张
 D.夏日水乡晚餐农家乐、象征

(3) 文中数次提到赵七爷的“穿上长衫”,其对赵七爷的象征意义是(   )
 A.皇帝又坐龙廷了
 B.张勋大帅出山了
 C.皇帝不坐龙廷了
 D.他的仇家遭殃了

1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接着说: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驹子,你就是那小驹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驹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请回答:
 (1) 本语段的出处、文体名称及作者是(   )
 A.《库司马·姚尼奇》,短篇小说,契诃夫
 B.《门槛》,散文诗,屠格涅夫
 C.《苦恼》,短篇小说,契诃夫
 D.《马》,寓言体小说,屠格涅夫

(2) 文中对“人、马和谐对话”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   )
 A.和谐
 B.冷酷
 C.虚假
 D.冷漠

(3) 语段中“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和“那小驹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方法是(   )
 A.拟人、类比
 B.拟物、对比
 C.拟人、对比
 D.拟物、类比

1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
 ……
 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的创作者姓名、国籍、生活年代是(   )
 A.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
 B.屠格涅夫,俄国,18世纪
 C.欧·亨利,19世纪
 D.欧·亨利,20世纪

(2) 文中 “他们就是麦琪”的“麦琪”指的是(   )
 A.西方圣诞节圣诞老人馈赠的礼物
 B.基督出生时送礼的三位贤人
 C.他们互相赠送的礼物表链和发梳
 D.他们夫妇真挚而美好的爱情

(3) 文中用“她”从“两眼晶莹明亮”到“脸失色”的外在行为和表情揭示的人物心理活动是(   )
 A.想到可以卖掉头发而自豪,又为买何种礼物而踌躇
 B.为自己有一头美发而骄傲,又为将失去美发而痛苦
 C.想到可以卖掉头发购买礼物而兴奋,又为自己将得到的礼物而憧憬
 D.想到可以卖掉头发购买礼物而兴奋,又为要卖掉自己的美发而惊骇

参考答案:

推荐查看: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2018年12月考试工作安排

远程教育各院校统考科目汇总

自考、成考和远程的区别,你知道吗?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远程教育考试学习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

中国教育在线新浪微博二维码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远程院校

相关推荐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