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试试题-入学测试试题

南开大学网络教育高起专/高起本入学《语文》模拟题三

2018-09-14 中国教育在线 http://yc.eolce.com

点击查看南开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模拟题汇总

专科入学模拟题(语文三)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污  贴  液  沾自喜    B.对  服  堂  机而动
 C.船  晕  然  改更张    D.曲  篱  烧  然悔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姚明因为左脚压迫性骨裂,将缺席本赛季余下全部比赛。这个消息对热爱姚明的球迷来说无异于平地一声雷。
 B.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看似都是轻于鸿毛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赵局长的老婆建议在自家门上钉一块牌子,写明“赵局长家”,赵局长不满地说:“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D.他听着风入松林的美妙声音,听着林间小鸟尽情地唱和,心悦诚服,怎么也不愿离
 开这个地方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他带来的是《王蒙自传》的最后一部——《九命七羊》,实现了在北京奥运之前写完自传并把它作为献礼。
 B.从2007年3月开始,经过集中创作、专家评审、社会征集、定向邀约四个阶段,历时13个月,亚运会吉祥物的征集工作最终完成。
 C.近来,境外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关注目光和采访热情并没有在圣火进入中 国境内后减弱。
 D.《读书》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杂志和最核心的知识分子刊物,这种领袖地位是在沈昌文主持《读书》期间奠定的。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谈耳。”
 一个幕燎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           ;李公精明,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
 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帅是仁德,           。”众人听了,一齐拍手。
 ①人不忍欺      ②人不敢欺       ③人不能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  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颓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周孰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a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新华月报》2008年第1期(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
 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
 B.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己经成为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6.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是(   )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7.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
 现实意义。
                                                                                
 8.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书鸡鹤事   
 (明)王世贞
 余恒以未明起礼诵,而虞不获①。时童子买一鸡,犹稚,久之始能啼。然不为置敌偶,不辫其能斗与否也。园丁以一驯鹤至,步中庭饮食自如。鸡始自匿不敢近,已就食焉而稍亲,已又若有竞者。鸡倏起搏鹤,鹤喙其冠而举之,数掷乃下,冠血漆渗流矣。鸡复奋翼起,高与鹤齐,然不能突其喙而入。鹤复喙冀而举之,又数掷不下。童子为解之,鸡尚竦身自淬砺也②。已,复如前,则为鹤所蹈,而数喙其翼。童子惧其遂毙也,抱而去,息之它所。
 浃晨③,鹤复食庭中鸡匿身松柏间忽然从后奄至趣④其后距鹤惊不暇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又明日,园丁复以鹤之雄至,谓戾足⑤以刺五尺童子者。鸡复持击前鹤法击之,则改遁愈甚。自是鹤匿林,左右探伺,计惟有走而已。
 嗟夫!鹤之形,高五倍于鸡,其大三倍之,其力四倍之。鸡不以不相当,故逆;自沮斗而不以伤,故退却。从容以定其气,多方以图其间,掩其所不备,攻其所不能,顾破其胆,使不复振。夫岂直悍勇矫敢哉?厥亦有胆智焉,季路之所以饰而冠也。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计不出此,而不羞走者,何也?汝⑥独不忧夫摩空之雕,俯而尽汝技,汝不血肉乎? (略有删改)
 注释:①虞不获:担心做不到。②淬砺:磨练砒砺,准备再战。③浃晨:次日早晨。④趣:通“促”,逼近。⑤戾足:犹翻足,举足。⑥汝:谓鹤。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为置敌          偶:对手   B.一喙足以十距无难也    逆:迎接
 C.汝独不忧夫空之雕     摩:接近   D.破其胆,使不复振      顾:回头看
 10.下列各句中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恒以未明起礼诵            从容以定其气
 B.久之始能啼                  园丁复以鹤之雄至
 C.抱而去                      反顾而走
 D.己又若有竞者                计不出此,而不羞走者
 1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已又若有竞者       B. 使(鹤)不复振
 C.(鹤)走愈急,逐愈劲     D.(鹤)自沮斗而不以伤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首段写鸡鹤搏斗,鸡三斗三败,写法并无雷同。“冠血涔涔流矣”,生动形象,鸡惨败之状如在目前。
 B.鸡与前一只鹤角斗失败后并不气馁,而是细致周到地观察后一只鹤疏忽之处,一举偷袭成功,使鹤藏匿于树林中,不敢轻易出来活动。
 C.文章最后一段,一方面议论鸡之所以胜,另一方面议论鹤之所以败,全面而警策,在对比中引发人们的思考。
 D.文章以小见大,通过鸡鹤决斗鸡反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了弱小者可以凭借勇’敢和智慧
 战胜强大者的道理,也对怯懦少智一味逃跑者提出了批评与警告。
 13.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字断句。
 鹤复食庭中鸡匿身松柏间忽然从后奄至趣其后距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已,复如前,则为鹤所蹈,而数喙其翼。
                                                                                   
 ②厥亦有胆智焉,季路之所以饰而冠也。
 
                                                                              
 第二卷
 四、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①
 卢  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②。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①卢挚曾于大德七年(1303)七月寓扬州,逢朋友汪右承。②凉州:指唐天宝年间的乐曲,多表现边塞题材,流传极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
                                                                            
 (2)本曲开头三句和结尾两句都是写景,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
 (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屈原《离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f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图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袍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妖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 “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喳,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的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有删改)
 16.小说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为题有什么作用? 
                                                                              
 17.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特点,你认为最成功的是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
                                                                               
 18.对于塑料花,一般人都能辨别得出来,可是女高音又是“凑近”,又是“嗅”,又是“贴近”又是“陶醉”,还说“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请谈谈你对这个情节的看法。
                                                                                  
 六、完成下列问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小区前面的这条街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商贾云集,牌匾林立。前几天,这里突然立起一块硕大的牌匾,上书十个大字:                                                
 这可是整条商业街唯一的一个公益广告啊!每天,凡是经过这里的人都禁不住多看几眼这块牌子,每看一次,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
 附近的一些老住户还纷纷打电话给报社、电视台,称赞此举是文明之举、高明之举、智者之举!
 但是一周后,那块牌子旁边又立起一块新牌子,上面也写了十个大字:“看爹娘,莫忘拎袋红砂糖!”
 要求:

  1. 请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文字,使之与下文连贯。

                                                                          
 (2)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文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15字以内)
                                                                                                    
 (3)请用一句话提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建议(20字以内)
                                                                                       
 七、按照要求,完成一篇600字的作文。

 

2008年专科入学模拟题(语文三参考答案)

1.B (峙zhì 侍zhì 祠cì 伺si  A玷di6n  粘、沾zhān 黏ni6n  C 舷、弦xi6n 眩、法xuàn  D蟠pán  藩、蟠fān  蟠fán)
 2.C(“头发长见识短”形容女人的见识短浅;A“平地一声雷”是指比喻声名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不符合语境。应改为“晴天霹雳”,指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B“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D“心悦诚服”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
 3. D (A 缺宾语,在“献礼”后加上“的诺言”;B 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为“社会征集、专家评审、定向邀约、集中创作”;C 搭配不当,“目光”与“减弱”不搭配。)
 4.B(根据一一对应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词语)
 5. B E (B项“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的表述有误,“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传统观念;E项文中无此意)
 6. C(整体把握文章,依相关中心句的表述可得)
 7.背景: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现实意义: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8.①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生”就是善;②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或者“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③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④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⑤古代文学作品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9. D(顾:反而)
 10. A(介词,译为“在”,连词,相当于“而”,翻译为“地”;B助词,不译;助词,译为“的”;C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D代词,译为“……的情形”,代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可以不译)
 11. D(“自沮斗而不以伤”的主语是“鸡”。)
 12.B(“观察后一只鹤疏忽之处”表述有误,应该是“前一只鹤”。)
 13. (1)鹤复食庭中/鸡匿身松柏间/忽然从后奄至/趣其后距/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己。 (2)①停了一会儿,又和前面一样,鸡被鹤踩踏,并被多次啄到翅膀。
 ②那只鸡也是有胆量和智慧的,这就是季路用鸡羽装饰帽子的原因。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坚持在天未亮时起身礼佛诵经,但总担心不能按时起床。这时仆童买了一只鸡,还很稚嫩,过了很久才能打鸣.但是(因为)没有为它置养匹敌的对手,不能分辫它是否能斗。管理园子的家丁送来一只驯养的鹤,(鹤)在中庭行走,饮食自如。鸡开始时把自己躲藏起来不敢靠近鹤,过了一会儿吃食时才稍稍靠近(鹤),又过了一会儿(变得)像能斗的样子。鸡突然跳起与鹤搏斗,鹤啄击它的冠,把鸡叼了起来,(鸡)挣扎了数下才下来.鸡冠上的血涔涔地流个不停.鸡再次抖动翅膀跳了起来,高度与鹤齐平,但是不能伸出嘴去啄鹤。鹤再次啄住鸡的翅膀把它叼了起来,(鸡)又挣扎了几下,却掉不下来。仆童上去为它解了围,鸡仍然竦立着身子磨练抵砺,(准备再战)。过了一会儿,又和前面一样,鸡被鹤踩踏,(由于)被多次啄到翅膀,(鸡)的羽毛分散、掉落.仆童害怕鸡很快死去,抱着它走了,把它安放在其它地方.
 次日早晨,鹤仍然在庭中吃食。鸡藏身于松柏之间,忽然从后面迅速而至,逼近鹤的后足。鹤惊惧了瞬间,掉头就跑,鸡追逐不停,(鹤)跑得愈急,(鸡)追得越带劲,等到(鹤)跳入水中才可以。又过了一日,园丁又送来一雄鹤,说(勇猛程度)举足就可以刺倒幼小的儿童。鸡依然用对付前一只鹤的方法攻击它,(雄鹤)溃败逃跑得更加厉害,从此以后,鹤躲藏在树林里,左右窥探伺望,(见到鸡)只有逃跑的方法罢了。
 啊!鹤的体形,身高是鸡的五倍,体积是鸡的三倍,力气是鸡的四倍。鸡不认为(自己与鹤)不相匹敌,所以迎战;自己角斗受挫却不感到伤心,所以退却。(鸡)悠闲舒缓地恢复它的元气,千方百计地考虑鹤的疏漏,趁鹤不防备,攻击鹤的弱点,反而打击了鹤的胆量,使鹤不再振作。这难道只是凶悍、勇武、矫健、果敢吗?那只鸡也是有胆量和智慧的,这就是季路用鸡羽装饰帽子的原因。那两只鹤,只要挺直站立不退缩,一只鹤足以迎战十只鸡也不困难。没有运用这种办法,而是不以逃跑为羞耻,这是什么原因呢?鹤难道不担心那翱翔于天空的大雕,大雕俯冲而下,就算鹤用尽自己的(逃跑)技能,不也要成为一片血肉吗?
 14.
 (1)对偶。全词除第一和第九句外,都用了对偶句,如“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2)开头三句写良辰美景(或描述画面),表达了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而结尾两句则写萧瑟感伤之景(或描述画面),抒发了相逢不久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
 【译文】扬州的歌舞音乐这样超逸、美妙,正是阵雨掠过平山堂之后,月光照满了西楼。人生有多少好时光,能有几次这样朋友的聚首?三生如醉梦般过去,时间飞逝,六月里阵雨过后就已凉爽如秋。锦瑟声中,佳人频频劝酒,朱帘漫卷歌女又齐声演唱那著名的歌曲一一“凉州”。曲终筵散,客人就要离去却还在逗留,高高的树木在夜风中摇曳,长空银河璀璨遥远而长久。
 15.(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4)乘骥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16. (1)“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在小说中是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一首没有唱出弹奏出的歌曲,联系着小偷与女高音的关系,是文章的线索。 (2)“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在文中有双关作用,它既是一首歌曲,又是那位关丽的女高音歌唱家的象征。
 17.(1)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用原文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我该走了。”当小偷坚决要离开女高音的家时,女高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三天以后,他又来了。表现了小偷的爱心未泯,为结尾写他出狱后马上买花去看女高音埋下伏笔。
 文章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其实己在情理之中。 “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更加苍白”说明病情加重,“没听到熟悉的敲门声而玫瑰枯萎”暗示小偷的被捕入狱,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2)细节描写真实细腻,引用原文分析。
 [答案示例]细节描写真实细腻。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一段细节描写非常细腻。“扶”,“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表现出小偷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如玫瑰般芬芳。
 也可以寻找濒临死亡的女高音对玫瑰喜爱,对小偷的出现的盼望,反复回忆自己艺术的生涯和成就等表现女高音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如玫瑰般关丽的细节来分析。
 18.女高音不是没有发现,这个情节是小说作者刻意为之的,该情节中的塑料花起到了桥梁作用,建立了女高音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反映出她想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心理和她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留恋。
 19.  (1)工作忙,莫忘回家看爹娘!
 (2)公益广告缺失,社会充斥商业广告。
 (3)公益广告是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或:加强公益广告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荐查看: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2018年12月考试工作安排

远程教育各院校统考科目汇总

自考、成考和远程的区别,你知道吗?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远程教育考试学习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

中国教育在线新浪微博二维码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远程院校

相关推荐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投诉与建议电子邮箱:huangyong5098@dingtalk.com

商务合作:蒲老师——19923834968

咨询热线:01086391515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