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东南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模拟题汇总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专升本模拟试卷
《大学语文》试 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
A.《论语》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2、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 )
A.汉代 B.西晋
C.东晋 D.三国时代
3、“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此句出自( )
A.茅盾的《香市》 B.朱光潜的《选择与安排》
C.培根的《论学问》 D.梁实秋的《谈时间》
4、下列各诗题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
A.《杜陵叟》 B.《关山月》
C.《白雪歌》 D.《泊秦淮》
5、《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 )
A.汉末人 B.三国人
C.唐朝人 D.北宋人
6、下列文章中属于记游散文的是( )
A.《香市》 B.《爱尔克的灯光》
C.《故乡的野菜》 D.《故都的秋》
7、“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
A、《左传》 B、《庄子》
C、《李将军列传》 D、《战国策》
8、下列作品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山居秋暝》 B.《蜀相》
C.《无题》 D.《北方》
9、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
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
A.岳飞,辛弃疾 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 D.诸葛亮,李白
11、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于( )
A.杭州 B.密州 C.黄州 D.惠州
12、在下列句子中,“则”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的是( )
A.兵强则士勇
B.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善
C.既来之,则安之
D.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13、下列句中,“所以”表工具、凭借,可译成“用来……”的是( )
A.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B.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C.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D.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14、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4)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B.排比、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比喻、排比、夸张
15、下列句子中的“于”是表示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西取由余于戎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夫物不产于秦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一)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与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16、本文选自( )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史记》
17、“孟尝君固辞不往也”这句中“固”的意思是( )
A.本来 B.坚决 C.原来 D.坚固
18、“复凿二窟”指的两个地方是( )
A.齐国、魏国 B.齐国、韩国 C.魏国、楚国 D.薛国、梁国
19、这段选文表现冯谖的性格是( )
A.深谋远虑 B.有胆有识
C.竭尽忠诚 D.以上都对
20、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性格时运用的方法是( )
A.典型情节 B.冯谖的言行 C.用孟尝君衬托 D.以上三项都是
(二)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问题。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1、这段文字选自( )
A.《张巡传》 B.《张中丞传后叙》
C.《张中丞传》 D.《五代史伶官传序》
22、本文的作者是( )
A.张巡 B.马其昶 C.李翰 D.韩愈
23、“当二公之初守也”中“二公”指的是( )
A.许远、张巡 B.张巡、雷万春
C.张巡、于嵩 D.张巡、张籍
24、对“亦见其自比于逆乱”中“自比”解释正确的是( )
A.把自己比作 B.以自己作比较
C.自附、依附 D.把自己与逆乱比较
25、这段文字在艺术手法上采取了( )
A.夸张的手法 B.对比衬托的手法
C.比喻的手法 D.正面描写的手法
(三)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26、本文选自鲁迅著名的杂文集( )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27、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的心态是( )
A.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 B.“将人不当人”的心态
C.甘愿当牛马的心态 D.内心有一种暴力的心态
28、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
A.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很不合理。
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
C.中国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
D.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
29、本片段作者揭示中国人落后心态的目的是( )
A.揭示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
B.激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C.号召人民起而反抗,推翻旧制度
D.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0、紧接本片段,作者最有可能写的内容是( )
A.要寻求为中国人争取做人的资格的途径
B.可惜的是并没有人来为老百姓作决定
C.列举历史上为民请命的人物
D.历史上曾经有过太平盛世
(四)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驱散了我的离愁……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31、散文《爱克尔的灯光》的作者是( )
A.茅盾 B.鲁迅 C.巴金 D.朱自清
32、《爱克尔的灯光》中故居照壁上的四个大字是( )
A.“家门和顺” B.“长宜子孙”
C.“正大光明” D.“顽廉懦立”
33、在这一片段最后,“我应该走的路”是( )
A.走出狭小的家,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去
B.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C.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
D.在这个世界上不要留下自己的脚迹
34、作者重回故里和离开故地的心情变化是( )
A.高兴——伤感——高兴
B.匆匆——高兴——痛苦
C.留恋——高兴——痛苦
D.伤感——高兴——伤感
35、作者“心灵的灯”象征含义是( )
A.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B.它给我活下去的勇气
C.它指引作者回家的路
D.它是作者心中对新生活的希望
三、作文:(30分)
请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
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推荐查看: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2018年12月考试工作安排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