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试试题-入学测试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网络教育2018年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古文阅读)

2018-10-26 中国教育在线 http://yc.eolce.com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201—206 题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人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①诖(guā)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军旗,在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明法令。

20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 次:临时驻扎、住宿

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 暂:暂时

20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刑使相次而至 斋三日而后行

B.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 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

C.何征发之不赴 奈何纵求功之人

D.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 庸人且羞之

203.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囚)相携哭于碑侧

B.(朝廷)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C.(天兵)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

D.(我)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20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 ]

①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 ②止司刑使,停斩决

③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20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李贞起兵抗拒武则天,兵败后,受牵连而处死的士人及老百姓有六百多人,另有五

千多人没为官奴。

B.狄仁杰上表为诖误之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以叛逆罪相威胁,狄仁杰毫不畏惧,严辞驳斥。

D.狄仁杰在汝南任检校刺史时,抵制了张光辅的横征暴敛,被张光辅诬陷,降为复州刺史。

201、D(暂:突然、一下子。《琵琶行》:“如听仙乐耳暂明”。A、矜:《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盲”。B、次:《陈涉世家》:“之次所旁丛祠中”。C、董:《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

202、A(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以①作介词“凭”;以②作“因”。C、何①作副词,可释作“为什么”;何②可释作“怎么”D、且①作连词,况且;且②作连词,尚且。)

203、C,省略的是“你”(张光辅)

204、B(①反映狄仁杰的同情心。③狄仁杰果敢行为的结果⑥反映狄仁杰给老百姓的恩德,在

百姓中的声望影响。凡有①③⑥者均错)

205、A.六百余人没有处死,只是判定为死罪。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206-210 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因为齐王司马李纲曰:“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主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节选自《隋书》)

[注]①坟籍:常称“坟典”,泛指古书。“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书籍。古人把传说中的三皇写的书称“三坟”,认为它们讲述的是治天下的至理名言。“坟”,意为“土堆”,这里引申为高大之物。古人把传说中的五帝写的书称“五典”,认为它们讲述的也是治理天下的道理。②晏如:晏,平静、安逸;如,语气助词。

20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反复吟玩 吟:体味 B.典校坟籍 典:掌管,管理
 
 C.稍迁校书郎 迁:贬谪 D.曾诣房玄龄 诣:到……去
 
 20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

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

B.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

每延于家,给以资费

C.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

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

D.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

文博遂奋臂厉声曰……

20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论者以此贵之”的“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 B.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C.毕礼而归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0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文博方正耿直、不依附权势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

②守道居贫,晏如也

③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④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⑤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210.下列叙述和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人公是李文博,他刚正不阿,公正严谨,却命运多舛,令人惋惜。

B.开皇年间,李文博担任羽骑尉,受到吏部侍郎薛道衡的赏识。李文博没有辜负薛道衡

的期望,认真办理公务,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行为。

C.李文博逐步升到了校书郎,后来又出任县丞,因为考核成绩都不好,所以很多年都没有得到升调。

D.本文的另一人物薛道衡虽着墨不多,但形象感人。他慧眼识才,发现了李文博的才能,

又用人不疑,其爱才的言行令人敬佩。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11—215 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211.对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不得调 调:升迁

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超:破格,越级

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属:牵连

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阿:迎合,偏袒

2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以观其能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释之久之前曰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C.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振长策而御宇内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13.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像回声那样回应(得快)

B.尉无赖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吾马柔和 驯良、不暴躁

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一同遵奉

2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释之严正守法、“守法不阿意”的一组是[ ]

①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

②乃止不拜啬失

③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④於是使骑捕

⑤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206、C 207、A 208、D 209、B 210、B

211、 C(属:通“嘱”,交给,委托)212、 C(转折;并列。A.代词。B.音节助词。D.竟。)213、B(不可靠,不能信任。) 214、B 215、C(“太后的包庇”不合文意。“弹劾”也在太后行动之前。)

推荐查看:

2018年12月网络教育统考考试报名指南

2018年12月各院校网络教育统考时间汇总

2018年12月网络教育统考备考冲刺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远程教育考试学习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

中国教育在线新浪微博二维码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远程院校

相关推荐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