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试试题-入学测试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网络教育2018年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

2018-10-26 中国教育在线 http://yc.eolce.com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则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异于他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戟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异的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以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进行。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而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但他的进化,除非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须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自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体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化,将返于生物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披上文化的色采。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源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成。

(选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绪论》,《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16.本文的主旨在于[]
A.解释文化的范围和重要性 B.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
C.突出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 D.证明遗传学家的错误
217.根据本文的意见,人区别于动物在于[ ]
A.动物不能适应和改变环境 B.人类个体的先天能力很强
C.人类有良好的交通工具 D.文化的进化和承继使人类能力剧增
218.按照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语言文字是人类的文化能力 B.饮食男女之事与文化无关
C.动物适应环境往往出于本能 D.了解文化也就能了解社会
219.按照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行为都是文化行为 B.制造工具和制定计划,使人类优于动物
C.人类的进化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继承上 D.现代人的身体构造因文化而优于野蛮人
220.按照本文,种族论者的思想错误在于[ ]
A.不承认人能制造工具和制定计划 B.不承认人具有控制环境的能力
C.否认遗传上的变异淘汰等作用 D.将种族的能力归因于生物进化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上海人爱吃大闸蟹,阳澄湖的大闸蟹更是名噪国内外。但吃完大闸蟹,看到满桌狼藉的蟹骸,你可曾想过它的用途,可曾想过变废为宝?其实,蟹壳中还有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即甲壳素。甲壳素又名蟹壳素、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广泛存在于节足动物类的翅膀或外壳中。壳聚糖又称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化变成的分子量为 12~59 万的生物大分子。从勃拉康于 1811 年描述甲壳素至今,甲壳素和壳聚糖已

有 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

也许你没有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壳聚糖的身影。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将其添加到固液食品中,既会对汁液有一定的澄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腐保鲜作用,又由于壳聚糖只能溶解在弱酸中,因此特别适合酸性或低酸性的食品保鲜,如常添加于腌制食品中或用于海产、水果和保鲜。

用壳聚糖做原材料,让其溶液在聚乙烯膜上蒸发,进而在一个钢膜中加压即可形成软性接触眼镜,即隐形眼镜。壳聚糖作为原材料的制备的隐形眼镜,其优异的透氧性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性,为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助治疗提供了美好前景。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一般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在体内不积蓄。用甲壳素、壳聚糖等原料制成的人工皮肤吸水性、透气性、组织相容性良好。若与乙酸合用,还有镇痛、抗感染等功效。

用甲壳素制成的吸收型外科手术缝合线力学性能良好,组织反应好,柔软性好,易打结,具有创伤治愈效果,伤口修复快,创口平整漂亮。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甲壳素缝线在体内的抗张强度逐渐下降,并在溶菌酶作用下首先分解成低聚糖,然后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一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以糖蛋白的形式为人体吸收利用。

(选自奚同庚主编《原来如此·无所不在的材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21.以下各项壳聚糖的作用,本文并未提及的是[ ]

A.食品包装 B.汁液澄清 C.食物保鲜 D.食品防腐

222.以下关于壳聚糖的描述有误的是[ ]

A.是分子量为 12~59 万的生物大分子 B.来源于脱乙酰化反应的甲壳素

C.可溶于任何浓度的酸性溶液 D.从蜘蛛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可制取出壳聚糖

223.关于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甲壳素缝线变化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抗张强度逐渐下降 B.溶菌作用下分解成低聚糖

C.化学反应后最终得到多样产物 D.所有的生成物质都将被排出体外

224.关于用甲壳素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气性 B.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柔软性、易打结 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225.根据本文内容,以下关于壳聚糖利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在发炎或受伤的眼睛的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

B.因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制成人工皮肤

C.因其良好的成膜性被制成隐形眼镜

D.特别适合于碱性或弱碱性食品的保鲜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利用机会就是乘时:机会稍纵即逝,所以______而______以外,还该______而______.治生或者说致富的过程,在那时有三个阶段:第一, “无财作力”,以劳力赚钱。稍有积蓄,便是第二,“少有斗智”,因为资本太小,一方面亏蚀不起,一方面要争取暴利,不得不费尽

心机,想出许多“花招”来取胜,于是第三:“既饶争时”,默察时势环境的变化,掌握机会,大量进货、抛售,或作远程的投资。

这个过程与目前的情况,几乎完全吻合;所谓“少有斗智”,正就是中小企业经营之所以特感吃力之故,一旦有了数千万的资本,就不必再去冒险投资,只要挑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企业

投资,必有盈利,成为“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的现代“封君”。但是,这样舒服的做法不大可能成为巨富的。要成巨富,还须“争时”,放远眼光、走在

别人前面;当然,仅有眼光是不够的,作为一个第一流的货殖家,要像刁间那样具备“智”、“勇”、“仁”、“强”四种品德。

这是白圭的理论,而为刁间所充分实践。白圭是洛阳人,生在战国初期,周威烈王的那个时代;其时有个有名的经济学家,名叫李悝,帮助魏文候从事经济革新,获得极大的成功。李悝是个重农主义者,所以他的经济学说,偏重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概括而言,可得八个字:增加生产、调节盈虚。

(选自高阳《假官真做清官册》,《高阳作品集》,上海三联书店,2003)

226.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按顺序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坐 争时 起 乘时 B.坐 乘时 起 争时

C.起 乘时 坐 争时 D.起 争时 坐 乘时

227.根据上下文,刁间是[ ]

A.富有智谋的“封君” B.成功的商人

C.著名的经济学家 D.优秀的社会实践者

228.以下经商的行为,符合原文论述的是[ ]

A.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B.船小好调头

C.该出手时就出手 D.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229.按照白圭的理论,最有可能成为巨富的人是[ ]

A.眼光超前、行动迅速的人 B.懂得争时且具有非凡商业智慧的人

C.商业意识超前、品德优秀的人 D.市场洞察力敏锐、决策果断的人

230.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只能靠劳力积累资本

B.为了避免风险,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商业策略的运用

C.商业道德对于商业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D.一流的企业家应该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医用生物材料作为材料大家族中与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现在可以制造出各种生物医学材料来修复和替代人体器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人们的生存空间。

介入医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涉及人体消化、呼吸、

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对介入医学的普及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为一些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而且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介入疗法中,插入身体的导丝、导管壳、导管、血管支架、球囊导管,以及人体内各腔道支架,都是由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

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不仅可以扩张血管,还可以为患食道肿瘤的病人服务。把这些支架放入患处,可使患者恢复进食和排泄,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又如治疗血管肿瘤,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甚至威胁生命。利用导管把为肿瘤提供营养的血管堵住,肿瘤就会由于得不到营养而死亡、脱落。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产生过多的抗 dna 抗体及抗体附属物,从而损害组织器官。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和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制造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经碳化后形成微小的碳颗粒,通过生物提取技术,从小牛胰腺中提取 dna 进行分离纯化,制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dna 免疫吸附剂,然后组装成 dna 免疫吸附剂的血液净化装置。

在实际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血液作体外循环,在通过 dna 免疫吸附装置时,血液中的抗 dna 抗体就会被吸附剂所吸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dna,就可以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任何免疫系统疾病。

(选自王渝生主编的《改变人类的科学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31.本文最主要的内容是[ ]

A.介入医学的起源 B.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C.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的使用 D. 医用生物材料的分类

23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关于介入医学描述的是[ ] A.介入医学为不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B.介入医学与医用生物材料本身的研究和发展无关

C.介入医学提供血管和各腔道的支架,植入患者体内

D.介入医学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

233.根据本文,不属于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和导管的功能的是[ ]

A.分离纯化 dna B.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

C.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D.扩张血管

234.理论上,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 ]

A.血液净化装置 B. 合适的脱氧核糖核酸

C.足够的生物活性 D 精密的分离纯化技术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据明人蒋一葵 《长安客话》记述,昔日的永乐大钟,日供六僧击之,“昼夜撞击,声闻数

十里,其声宏宏,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从外表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钟的钟壁上下厚度不同,钟腰的厚度是 94 毫米,而钟口的壁

厚是 185 毫米。测音表明,不同厚度的各个部分,都会产生相应得频率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而这众多分音的汇集就是一首雄伟的交响曲。

加上永乐大钟合理的和金成分比率,优雅钟声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明永乐大钟的成分中

含铜 80.5%、锡 16.4%及少量其他元素。当含锡在 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

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

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

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由一个直径 4 米、深 0.7 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

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作用异曲同工。

三管齐下方才造就了永乐大钟举世无双的完美音质。那么,明朝的能工巧匠是如何设计出

这令人叫绝的声场呢?

中国古钟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样式。中国钟的基本形状是钟声高度与

口径之比在 1:0.7 左右,西洋中则在 1:1 左右。中国钟用钟杵从外壁敲击,而西洋钟用钟舌从

内部敲击,因而发出的声音比中国钟更加急促、高昂。

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

的形状和材质。钟壁厚则钟声沉闷,反之清脆;钟体短而口径大则钟声消失得比较快,反之悠

长。永乐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

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此外,成份分析的结果告示我

们,永乐大钟的合金成份比率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大致相符。

235.本文最合适的题目是[ ]

A.永乐大钟的铸造工艺 B.永乐大钟的历史沿革

C.永乐大钟的声学探密 D.永乐大钟的声音艺术

236.本文第五段中“三管齐下”指的是[ ]

A.钟壁的厚度、合金成分的比率、钟体中杂质的含量

B.钟体的形状、合金成分的比率、钟壁的厚度

C.合金分成的比率、钟壁的厚度、钟下的地坑

D.钟下的地坑、古钟的风格、钟体中锡的含量

237.根据本文,以下因素中能最有效保证钟声余音幽远的是[ ]

A.适度的含锡量 B.微小的杂质含量 C.钟体的高度 D 钟壁的厚度

238.根据本文,大钟下方地坑的声学作用是[ ]

A.方便撞钟 B.方便观赏 C.汇聚分音 D.钟声散音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中国民族的同一性不但远超过其他许多国家——94%的人口为汉族——并且作为一个单

一的政治实体(虽然其间或分裂中断),至少可能已有两千年历史之久。更重要的是,在两千

年中华帝国岁月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在绝大多数关心天下事的中国人心目中,中国是世界文

明的中心与典范。……

它认为——相当正确的看法——自己的古典文明、艺术和文字,以及社会价值系统,是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对__________尤其恩泽深重。像这样一个文化大国,不论有集体角度看,或从个人地位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自然毫无半点知识文化不如人的自卑感觉。而中国周围的临近国家,也没有一国能对它造成丝毫的威胁;再加上中国发明了火药,更可高枕无忧,轻而易举将犯境的野蛮人拒之边外。于是中国人的优越感,更获得进一步的肯定,虽然这种心态,曾使得它在面对西方帝国的扩张时,一时措手不及。19 世纪时,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变得再也明显不过——因为科技不如人,便直接表现为军事上的不如人。但是这种落后现象,事实上并非由于中国人迟疑不愿动手,不肯像当年日本在 1868 年进行明治维新一样,一下子跳入全面欧化的“现代化”大海中。因为这一切,只有在那古文明的捍卫者——古老的中华帝国——成为废墟之上才能实现;只有经由社会革命,在同时也是打倒孔夫子系统的文化革命中,才能真正展开。 (选自[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39.根据上下文,在中文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国家[ ]

A.泰国 B.缅甸 C.马来西亚 D.日本

240.上述文字的主旨是[ ]

A.中国的同一性和优越感反倒妨碍了现代化进程。

B.中国发明了火药,因此可以高枕无忧。

C.中国人的优越感在现代获得进一步肯定。

D.中国在两千年时间里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241 作者对古代中国是 “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一说表示[ ]

A.模棱两可 B 部分赞同 C.批判地赞同 D.完全反对

242.按作者观点,中国现代化选择“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道路[ ]

A.是出于历史的偶然 B.是出于历史的必然 C.与古典同一性无关 D.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

时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

的垂蔓盖在鸟笼上,他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

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

不出来,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

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

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有疏格的笼子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其先,这小家伙只是在笼子的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

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的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接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腊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___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冯骥才《珍珠鸟》,《真爱》,长春出版社,1995)

24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 ]

A.也 B 却 C 竟 D.就

244.第一自然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是[ ]

A.珍珠鸟 B.朋友 C.温暖 D.真好

245.描写雏鸟对作者十分信赖的最典型细节是[ ]

A.在其杯子上喝茶 B.在其稿纸上跳动 C.啄其笔尖和手背 D.在其肩上熟睡

246.对作者的感受,表述得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只有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B.没有信赖,就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C.信赖,常常可以创造出美好境界 D.人际之间的信赖都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个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劳苦!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______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牟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

27

有的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杜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选自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人民文学华出版社,2000,个别用字有改动)

247. 第一段中,作者引用那个比喻的故事,意在说明[ ]

A.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B.“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C.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

D.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248. 作者认为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因为[ ]

A.时辰钟像“渐”一样,一直在欺骗我们。

B.时辰钟的针平时不动,就好像人生的我也始终是我。

C.时辰钟的针看似不动,实则常动,就像人生中的我,刻刻是我,又刻刻在变。

D.时辰钟的针是最常动的,就好像人生中的我也是无常的。

249.第三段中,在划线处填入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个是[ ]

A. 因为 B. 而且 C. 不过 D. 所以

250.下列词语与第一和第二段中“骗”和“欺骗”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 欺诈 B. 诱惑 C. 隐瞒 D. 误导

251. 对于“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B.不管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C.性质上渺茫不可思议。

D.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

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________,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就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

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节选自刘鹗《老残游记》,齐鲁书社,1985,个别用字有改动)

252.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句[ ]

A. 高贵典雅 B. 清而不寒 C. 艳而不俗 D. 风韵

犹存

253.文章除了描写王小玉的歌声,还着重描写了她的[]

A. 唇齿 B. 体态 C 动

作. D. 眼睛

254. 文中写歌声“像一线钢丝跑如天际”,不是指[ ]

A. 高亮悦耳 B. 余音绕梁 C. 飞扬飘逸 D. 富有

弹性

255. 形容王小玉的说唱,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比

人 D. 排比

256. 文章用各种感官感觉的描写来表现王小玉的歌声。下列选项中与文章不符的是[ ]

A. 触觉、味觉、视觉 B. 听觉、味觉、视觉

C. 噢觉、听觉、味觉 D. 听觉、触觉、视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浙东的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作“二花脸”,译得雅一点,那么,“二丑”就是。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总之: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义仆是老生扮的,先以谏诤,终以殉主;恶仆是小丑扮的,只会作恶,到底灭亡。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

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他那里肯;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这二花脸,乃是小百姓看透了这一种人,提出精华来,制定了的脚色。

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我们只要取一种刊物,看他一个星期,就会发见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忽而译萧伯纳演说,忽而讲婚姻问题;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

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并不是帮闲,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类型在戏台上出现了。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五日

(选自鲁迅《准风月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57.“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这句话中的“二丑”指的是[]

A. 智识阶级 B.戏剧作家

C. 担任二丑脚色的演员 D. 言行与“二丑”脚色相类似的某些文人

258.对社会生活中的“二丑们”,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是[ ]

A. 抨击 B. 讽刺 C. 怜

悯 D. 戏虐

259.下列句子,能反映”二丑”作为权门帮闲性质的是[ ]

A.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B.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

C.尽管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但他倚靠权门,凌蔑百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

D.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

260.对二丑与其主子关系性质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 主仆 B. 主客 C. 不客不仆 D. 名客实仆

261.第五段“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一句中的“末一手”,在舞台表演中指的是[ ] A. 遮掩他并不是帮闲。 B. 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

C.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主子的缺点。

D.一定有时要慷概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

在近百万年的地球气温变迁中,严寒的冰河期和温暖的间冰期曾交替出现。在冰河期,陆地冰川遍地,海水相对减少,海平面比今天要低 100-145 米。而在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比今天要高 15-30 米。今天,人类居住的地球冰河尚未完全消失,可认为是处于冰河期的末尾。现在令人关注的是:地球今后是继续变暖使冰河期彻底结束而迎接间冰期到来呢?还是再次从寒冷又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人类对此虽尚难以预测,但“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能给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虽然极其渺小.但因为地球表面温度的平衡是以十分微妙的力学关系来维持的,只要对它施以较少的能量,就有打破热平衡的可能。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也能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和热能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气温发生变化。而导致地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能购投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即能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不致逸入宇宙空间,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地面温度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即为“温室效应”。

而“阳伞效应”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大气中除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尘埃外,人为因素产生的尘埃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通过工厂、交通工具和家庭炉灶及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烟尘、废气,正越来越多地散发着大量的微尘离子,造成大气污染。对大气尘埃的气候效应,一般认为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和消弱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这样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尘埃所起的这种“遮阳伞”的作用称为“阳伞效应” 。此外,尘埃还有吸湿特性,可把周围的水汽凝结在自身表面,促进和增加层云雾的形成。云雾又能阻挡和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也可使地面降温。如果大气污染使下层云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就会使冰河期再现。

综上可看出,当______因人为的因素而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但这其中是“温室效应”作用强,还是“阳伞效应”影响大,人们还难以定论。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可能面临着一个新的小冰河期的到来。对于这一全球性的气温问题,到底是正在变暖还是逐渐变冷,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节选自杨叔子主编《探索未知世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有删改)

262.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变化关系的说法,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极其渺小。

B.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的成分打破地球的热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

C.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

D.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从而造成局部气温的变化。

263.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对地面的短波辐射有极强的吸收能力,能截留住地球释放的热能。

B.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有可能破坏地球热平衡,导致全球气温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D.二氧化碳能够透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使地面增温。

264. 下列关于“阳伞效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阳伞效应”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

B.大气中的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地面降温。

C.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的尘埃是“阳伞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D.尘埃的吸湿特性可以促进云雾的形成,起到“阳伞效应”。

265.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

A. 地球的力学平衡 B. 地球稳定的热平衡.

C. 地球能量平衡 D. “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的

平衡

266.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不成立的是[ ]

A.目前地球尚处于冰何期。

B.二氧化碳和人为尘埃分别是“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C.无论是 “温室效应”还是 “阳伞效应”,都有可能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

D.“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此消彼长,将导致地球冷暖平衡。


216、A 217、D 218、B 219、D 220、D 221、A 222、C 223、D 224、A 225、B
226、B 227、B 228、C 229、C 230、B 231、C 232 、B 233、 A 234、A
235、C 236、C 237、A 238、D 239、D 240、A 241、C 242、B 243 、C
244 、 D 245 、 D 246 、C 247、 B 248、C 249、A 250、D 251、B
252、B 253、D 254、B 255、A 256、C 257、D 258、B 259、C 260、
D 261、C 262、B 263、A 264、C 265、B 266、D

推荐查看:

2018年12月网络教育统考考试报名指南

2018年12月各院校网络教育统考时间汇总

2018年12月网络教育统考备考冲刺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远程教育考试学习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

中国教育在线新浪微博二维码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远程院校

相关推荐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