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专(本)语文综合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1-264 题。
①今天,不仅医生大量地使用抗生素来给人治疗各种疾病,连畜牧业与农业也大量使用抗生素。现代农场必须依靠抗生素来保持牲畜健康。饲养者发现,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牛羊会长得更壮更快。另外,许多新的家庭清洁卫生用品,如肥皂、洗澡液、清洁剂等,也加上抗生素,为了更有效地消灭病菌。
②每当病人服下抗生素时,药物会杀死大部分病菌,可是其中有几个抵抗力特强的病菌侥幸地逃过大灾难之后大量繁殖。病人下一次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就不再有效,无法杀死病菌。
③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基因变异现象,病菌也一样。它们在分裂时复制遗传密码程序出了问题,使病菌具有稍微不同的基因特性。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新特征或许没有什么用途,可是如果其中一些刚好具有抵抗某些抗生素的作用,它就能够侥幸生存下来。因为抗生素把其他病茵杀死了,剩下那些具有特别抵抗能力的病茵就能自由地生长,于是更多病菌就具有这类抵抗力。
④可以这么说,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等于是在帮助超级病茵“打江山”。
⑤在病茵世界里,一小时就能繁殖好几代。所以微生物遗传演化的速度比高等动物快许多。只需要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原本是少数病茵身上的异禀就会演化为整个族群的共同新特性,大家都转化为超级病菌。更可怕的是除了基因变异之外,病菌也通过依附在同类或其他类微生物上进行部分基因的交换。还有,有些细菌死时会流出基因物质。而如肺炎球茵这类的病茵则有特殊功能,能从周围的细菌死尸上吸收基因物质,这意味着有些病菌不需要等待自然的基因变异,就通过其他病菌获得抵抗药物的基因。
⑥细菌抵抗药物方法,一般有几种,有的体内有所谓的分子泵,把抗生素推出细胞外,使药物无法产生作用。另一种则是具有能把抗生素“切”开化解掉的酶。
⑦面对这些超级病菌,人类当然也不一定是束手无策的。医生可以用更昂贵、毒性更强的物来制服它们,制药厂也必须不断研制新的抗生素。
261.关于抗生素的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因为它能杀死病菌,治疗多种疾病。
B.畜牧业与农业也大量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用以增加营养,使牲畜长得更
壮更快。
C.抗生素加入家庭清洁卫生用品中,能够更有效地消灭病菌,使人免受病菌的侵害,从而
保护人的健康。
D.抗生素并不能杀死所有的病菌,个别抵抗力特别强的病菌会侥幸地逃过大灾难,继续繁殖。
262.下列对“大量使用抗生素,等于是在帮助超级病菌‘打江山’”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
一项是( )
A.抗生素会杀死大部分病菌,而抵抗力特别强的病菌幸运地逃过大灾难后,会继续大量繁
殖。
B.抗生素使病菌有了抵抗能力,病人下一次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就不再有效,无法杀死有抵
抗力的病菌。
C.是抗生素使病菌的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得更加强壮,繁殖得更
快了。
D.由于抗生素杀死了其他病菌,那些具有特别抵抗能力的病菌就获得了能自由地生长的空
间。
263.对⑤⑥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微生物遗传演化的速度快,很短的时间内,少数病菌身上的抗药性就会演化为整个族群
的共同新特性,众多的病菌都产生了抗药性。
B.有些病菌不需要等待自然的基因变异,通过依附在同类或其他类微生物上与其他病菌进
行部分基因的交换,就能获得抵抗药物的基因。
C.肺炎球菌这类的病菌有一种特殊功能,即这些病菌死时会流出基因物质,而其他类的病
菌则能从它的细菌死尸上吸收基因物质。
D.细菌抵抗药物的方法,有的通过分子泵,把抗生素推出细胞外,有的则是用一科酶把抗
生素“切”开化解掉,使药物无法产生作用。
26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最早是运用于医学领域内,后来才被广泛地应用于农牧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B.过去抗生素曾给人类带来福音,但现在由于很多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已不再适用。
C.一种抗生素只能杀死某些特定种类的有害病菌,而对于此病菌的变种,则不再有效。
D.有抗药性的超级病菌的出现,给人类提出了挑战,需要人们不断地研究毒性更强的新药
来制服它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5-268 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
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
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
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 33%、50%和
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 10%~90%不
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
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
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惑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
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流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265.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
266. 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夫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267.第 4 段“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从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268.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
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来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
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
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
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
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9-272 题。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俄国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
269.下列句中加线的“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
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
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
D.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
270.第三段中说“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 )
A.今人和今人、今人和古人,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
B.完全认同,失去“自我”,无新生命可言。
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自我”。
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
271.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一旦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人,灵魂必受到震撼,仿佛得一
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一样,经不懈努力,对学业的成功大有裨益。
B.唤醒、激活阅读主体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的前提是它必须在寻找“自我”和发现“自
我”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陌生的又高于“自我”的“自我”。
C.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方面往往能在“旧我”的躯壳
里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
D.阅读活动中要想“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需不断更新,别开生面,绝不能机械模仿
别人的性情,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流失了“自我”。
272.对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活动和读者“自我” B.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C.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D.小议读书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3-276 题。
思维科学体系作为一种综合科学体系,它纳入了许多学科。按照它们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质、在体系中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思维科学体系的开拓者钱学森设想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三层有机结构。曹利风认为钱学森的设想是可取的。但是,对每一层次应由哪些学科构成,则持不同看法。首先,什么是思维科学体系的基础科学?曹利风认为:思维的基础科学应当是深刻揭示人脑思维活动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基础理论,因此作为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决不只是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和灵感学。思维科学体系的基础科学应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总结人类思维经验、揭示思维对象的普遍规律和思维自身普遍规律的各种思维科学,首先是哲学世界观和哲学史,其次还有认识论和逻辑学(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这类思维科学是思维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理论的思维科学;另一类思维科学包括研究思维主体人脑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揭示思维过程生理机制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以及普通心理和儿童心理学。第二,什么是思维科学体系的技术科学?曹利风认为:思维的技术科学应当是介于思维的基础科学和思维的技术应用之间、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中介科学,它以思维的基础科学作理论基础,探索表达思维活动的工具和规律,为便于应用技术手段来模拟思维活动提供技术理论的具体指导。由于思维活动的复杂性,决定指导思维技术应用的术理论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语言学、符号学、数字、数理逻辑、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均可以看作是思维的技术科学。现今的美学不是研究思维和表达的科学,因而涌充当思维的技术科学。第三,什么是思维科学体系的应用技术!曹利风认为: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应当是思维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作指导,创造运用某种技术手段、工具来模拟,仿生人某些思维功能,用以代替人的某些脑力劳动,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就像运用机器技术手段模拟人体劳动器官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提高劳动效益。当今能够运用技术手段模拟人脑思维部分功能的,只有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机,因此只有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机的电子和机械的技术系统,才算是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
273.第一段中的“它”和“它们”所指代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准确的一项是( )
A.思维科学体系; 许多学科
B.科学思维体系; 许多学科
C.科学思维体系; 科学思维体系所纳入的许多学科
D.思维科学体系; 思维科学体系所纳入的许多学科
274.第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谁的看法()
A.曹利风 B.钱学森 C.本文的作者 D.一般人的观点
275.第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写进文章的目的是( )
A.为了说明什么是思维科学体系的技术科学。
B.为了说明什么不是思维科学体系的技术科学。
C.为了表明与自己对立一方认识的不同。
D.为了表明自己与对立一方的认识也有相同的之处。
276.关于本文的写作意图,下面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介绍曹利风和钱学森对思维科学体系的看法。
B.介绍曹利风对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体系三层结构的内容的不同看法。
C.论述曹利风对钱学森思维科学体系三层结构的设想的补充观点。
D.论述曹利风和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体系的设想上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7-280 题。
人类所处的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的观察力和概
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不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人的世界包括他在地球表面上①和从地球表面上②所能看到的一切。地球是一个中等大
小③的行星,环绕着一个中等大小④的我们称之为太阳的核爆炸物运转。如果太阳是一只桔
子那么大,按同一比例,地球就在它一英尺以外,只有一个针头大小,可是这个针头大小的
东西却具有足够的地心引力,能够把贴近它表面的叫做大气⑤的一层薄薄的气体⑥吸住。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又正好使大气层的温度让水保持液态。有机生命是从海水里起源的。当有机物从海水里移到陆地时,它们把水的环境随身带在用皮肤做成的“宇航飞行服”⑦里,就像宇宙飞行员上月球时把空气的环境随时带在宇航飞行服⑧里一样。一切生命形态是依靠液态水和太阳能来维持的。
地球表层是指从地面向下人类所能穿透,和地面上人类通常所达到的一个圈带。一切科学和全部艺术,都是从这个圈带内所进行的观察中衍生出来的。直到 1969 年,这个圈带还是人类的全部世界。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由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产生的事物(现象),有由生物过程产生的植物和动物,有受天然环境影响的人类本身,还有人类周围通过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力量。所有这些事物和作为这些事物一时标记的事件,在复杂的联合与相互连接中存在着,组成巨大的所谓人类环境系统。
生在纪元前第三世纪的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是第一个用地理这个词的人,但决不是考虑地理问题的第一人。希腊地理学者曾把这样的滥觞(指事物的起源)归功于荷马,但最古老的地图是纪元前 700 年苏美尔人绘制的。地理思想史是人们试图获得他们在居住和散布方面更为合理更为有用的知识的记录。说是合理,是因为对观察到的事物的解释可以进行验证,足以使学者信赖;说是有用,是因为这样获得的知识,可以用来使人类对地球上的环境更为适应,或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
277.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处的短语分编为四组,所指代的内容或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⑤与⑥ D.⑦与⑧
278.作者强调“地心引力”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原因是( )
A.两者是保证地球公转的条件 B.两者是保证人类生存的条件
C.两者是保证生命形态的条件 D.两者是保证产生太阳能的条件
27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即使是在陆地上,有机生命也离不开水的环境。
B.社会生活环境是人类环境系统的主体部分。
C.人类的环境系统是指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作为这些事物一时标记的事件。
D.荷马对地理思想史并没有作出多大的贡献。
280.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要想描述可能的世界,就必须不断改进观察力和概括力。
B.直到 1969 年,人类的科学和艺术才越过了地球表层到达更广阔的空间。
C.最迟在纪元前 700 年,人类已经开始考虑地理问题了。
D.地理思想史不是僵死的实录,它对人类的生存生活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81-284 题。
2001 年决算显示,在韩国主要上市企业中,企业收益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的企业数量为历史最多。在受到全球信息技术产业不景气和美国同时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严重影响的情况下,韩国企业出现了业绩恢复的势头。韩国三星证券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韩国企业盈利能力看,2001 年一般性营业纯利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的企业为 61 家,超过了 2000 年决算时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的企业数量 54 家。企业业绩好转的原因在于,通过以 1997 年发生的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契机而大胆进行的一系列的结构改革,企业素质明显增强了。在刷新了历史最高收益记录的企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银行,在排名前 10 位的企业中就有 3 家。此外,韩美银行等 9 家银行也创下了最高收益记录。以经济危机为契机,为了使金融体系实现稳定,韩国政府对 11 家银行进行了整顿,其数量相当于韩国银行总数的 1/3。为与银行改革步伐同步,产业界也加快了结构改革的步伐。创下历史最高收益记录的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这些企业大多为“重厚长大型”和依靠内需的企业。除银行和汽车行业之外,三星重工业和新世界百货店等的收益也创下历史最高记录。韩国政府期待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 5%,经济出现真正的恢复。但是,截至 2 月底,出口连续 12 个月出现减少局面。此外,一些有问题的企业还有待处理。韩国经济还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在韩国主要上市企业中,企业收益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的企业数量为历史最多”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创下历史最高收益记录的韩国主要上市企业的数量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
B.在韩国主要上市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收益创下了历史数量最多的记录。
C.在韩国主要上市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收益数量刷新了历史最多的记录。
D.创下历史最多数量记录的韩国主要上市企业的收益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
282. 对韩国企业出现业绩恢复势头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01 年企业收益创记录
B.1997 年的经济危机
C.企业素质增强
D.结构改革
283.对“刷新(创下)历史最高收益记录的企业”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企业大多为“重厚长大型”和依靠内需的企业。
B.这些企业中,银行和汽车行业的业绩十分显著。
C.指 2001 年创下历史最高收益记录的三星重工业等 61 家企业。
D.这些企业中的银行,都曾经进行过结构改革。
284. 根据文章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国政府 1997 年后对少部分银行进行的整顿,收到了稳定金融体系的效果。
B.美国同时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没有对韩国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
C.韩国企业只是出现了业绩恢复的势头,实际上韩国经济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恢复。
D.韩美银行的排名不在刷新了历史最高收益记录的前 10 位的韩国上市企业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85-288 题。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要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路,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28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化了的人生更理想
B.艺术化了的人生更具美感
C.艺术化了的人生更有艺术感染力
D.艺术化了的人生更逼真
286.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287.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事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
C.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28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是上乘作品。
B.西方戏剧讲究逼真,但表现上缺乏艺术技巧。
C.西方戏剧表现真实的人生,没有进行艺术创造,因而难以有发展。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89-292 题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是可以达到长寿目的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太过于乐观。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 DNA 和细胞膜,这种损害便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商人。君不见消费者的钞票正在大把大把地流入生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的腰包。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绝不可能清除体内所有的自由基。而且,如果能清除所有的自由基,事情又向另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此外,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也许已经进化得天衣无缝,所以基本上难以改进。例如,催化清除剂 EUK —8 和 EUK—134 可能帮助短命的线虫增强脆弱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毫无用处。这些催化清除剂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也不起作用。也有事实表明,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对提高寿命并非至关重要。对生物体的免疫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有两种酶,它们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因此它们的寿命比一般果蝇要延长约 10%。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尽管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不过,如果对人进行同样的基因工程改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那么对于人来说并非幸福,而只是一种灾难。这种过多的酶不仅不能促使人长寿,而且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所以,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诺。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2·7)
289.关于“自由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人体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为化学能量时,自由基就会在人体内产生。
B.自由基能损害人体的 DNA 和细胞膜,这种损害可导致人衰老。
C.生物体内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
D.自由基能维持生物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因此人体需要尽可能多的自由基。
290.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是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
诺”的一项是( )
A.无论人们想尽什么办法,都绝不能将体内所有的自由基全部清除掉。
B.如果清除掉体内所有的自由基,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C.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体内能产生较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过氧化氢酶。
D.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对人来说并非是一种幸福。
291.下列说法,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物体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能够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
B.只要能补充足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就会延缓衰老。
C.由于人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得完美无缺,所以无法再改进了。
D.催化清除剂 EUK—8 和 FUK—134 可能帮助动物增强免疫力,但对人却毫无用处。
292.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清除体内所有自由基,那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研究清除自由基的办法。
B.消费者竞相购买各种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说明不少人认可它们能使人长寿的观点。
C.催化清除剂 EUK—8 和 EUK—134 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不起作用,说明这种催化剂的研制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D.导致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原因是对人进行了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的基因工程改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93-296 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 1983 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 1000 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哪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剂”,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 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29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94.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害虫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29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29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不过二十年的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97-300 题。
,长则几百万字节,短则几百字节,能够搅乱、改变、摧毁计算机中的软件,电脑病毒利用了计算机照本不宣科不管谁的命令都执行的特点,在软件中加入了一些能够复制自己、破坏其它软件的命令。计算机按照错误的命令执行后,便将用户的数据破坏得一塌糊涂。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生费雷德·科恩是电脑病毒的首创者,他原希望检验电脑程序能否自我繁衍,并依附于其他电脑程序内从而改变这些程序的运行和功能。他以这一试验成功为题撰写了博士论文。1983 年,美国正式公开了电脑病毒的存在,没料到不到十年,它竟成了世界上引人注目的公害,像瘟疫一样流传到世界各地。电脑病毒在电脑时钟运行到病毒爆发预定日期时就爆发,好象“定时炸弹”一样。据说制造电脑病毒的主要有五种人:为验证自己的能力而与电脑较量的青少年电脑迷,怀才不遇的发泄者,卖弄才能的逞强者,保护自身软件的报复者以及出于恐怖活动、政治、宗教或其他动机的人。他们利用现有的电脑病毒,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使其破坏力加强。据说“米开朗琪罗”病毒就是以“大麻”病毒为蓝本改进而成的。要预防计算机病毒,用户应使用抗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发现病毒应立即进行隔离、封存检测、消毒,以防其在交叉感染中扩散。
297.原文横线处关于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由心怀叵测的人为制造的特殊病毒。
B.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因偶然因素形成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C.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特殊的电脑软件程序。
D.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以置电脑于死地的微生物病毒。
298.第三段里谈到的电脑病毒的制造者时,两次使用了“据说”,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是作者的一种估计,并无多少根据,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
B.“病毒”制造者的活动往往秘而不宣,因而作者对其人其事不大可能完全准确了解。
C.实际上是对“病毒”制造者的传闻的否定。
D.表明消息来源只是流行的传闻,不必认真对待。
299.下列不属于电脑病毒特点的一项是( )
A.人为制造 B.照本宣科 C.交叉感染 D.定时爆炸
30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不管是谁的命令计算机都会执行。
只有使用抗计算机病毒软件,才能预防计算机病毒。
“米开朗琪罗”病毒是在“大麻”病毒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
隔离、封存检测、消毒,能预防计算机病毒在交叉感染中的扩散
阅读题参考答案
261B 262D 263C 264B 265A 266D 267B
268D 269D 270B 271C 272C 273D 274A
275C 276B 277C 278C 279A 280B 281A
282D 283D 284B 285D 286A 287B 288D
289D 290C 291A 292B 293D 294C 295B
296C 297C 298B 299B 300C
推荐查看: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