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试试题-入学测试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机考组合题)

2018-11-01 中国教育在线 http://yc.eolce.com

二、组合题(含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

(一)古文阅读
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的中心人物是()
A.共叔段B.郑庄公C.祭仲D.公子吕
.标准答案:B

(2) 文中的“共叔段”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
A.贪得无厌,狂妄愚蠢B.偏狭昏聩,巧取豪夺
C.幼稚天真,自以为是D.凶残暴厉,巧取豪夺
.标准答案:A

(3) 文中的“郑庄公”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
A.恪守孝悌,谦和大度B.偏狭昏聩,工于心计
C.老谋深算,阴险毒辣D.工于心计,恪守孝悌
.标准答案:C

(4) 文中“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比喻;B.排比、比喻;
C.层递、比拟;D.递进、比喻。
.标准答案:D

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请回答:

(1) 在这段文字中,冯谖这个人物显示的性格特征有()
A.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B.老谋深算,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C.深谋远虑、独断专行,胆识超人
D.老谋深算,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标准答案:A

(2) 文中“何市而反、怪其疾”两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按序是() A.从哪个城市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B.买什么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
C.从哪个城市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
D.买什么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标准答案:D

3. 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
请回答:

(1) 文中“授之柄而处其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权柄让他指挥自己的部下;
C.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D.授予他权柄让自己处于他之下
.标准答案:D

(2) 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标准答案:D

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中“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以法律为准绳,言行典范,向民众宣传为人行事的规则
B.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C.以法律为标准,讲求法制,向民众宣传依法行事的榜样
D.以仁爱为准绳,依法治民,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标准答案:B

(2) 这段文字论述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基本特征的语句是()
A.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B.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C.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D.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标准答案:D

5.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回答:

(1) 文中加下划线的“树、谨、申”三个字的释义按序是()
A.桑树、认真办好、反复教导B.栽种、谨严慎重、反复教导
C.栽种、认真办好、反复教导D.桑树、认真办好、反复申述
.标准答案:C

(2) 文中阐明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A.办好教育,推行孝悌;B.按需分配,敬老爱幼;
C.发展生产,富而教民;D.发展生产,平均分配
.标准答案:C

(3) 文中“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是()
A.比喻,类比推理B.比拟,对比推理
C.比拟,类比推理D.比喻,对比推理
.标准答案:A

6. 阅读下列语段段,回答文后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通过对“风、月、水”的描写,传达出的作者情绪是()
A.举酒属客之乐;B.遗世独立之乐;
C.泛舟赤壁之乐
.标准答案:C

(2) 这一语段中的“‘窈窕’”之章出于()
A.《诗经·小雅》;B.《楚辞·九歌》;
C.《汉乐府·陌上桑》;D.《诗经·陈风》
.标准答案:D

7.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而幼孩,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艺
B.揭露统治者的烦政扰民
C.传播郭橐驼的种树技艺
D.借“植树”之术,喻“养民”之道
.标准答案:D

(2) 文中加下划线的“勖,字,遂”三个字词的释义按序()
A.勉励,养育,饲养B.指导;养育,饲养
C.勉励,领回,饲养D.勉励,养育,驱逐
.标准答案:A

8.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比喻B.夸张、比拟C.反诘、比喻D.递进、比拟
.标准答案:C

(2) 文中用来类比“人与万物”之关系的语句是()
A.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D.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标准答案:B

(3) 这一语段运用类比进行论证,其基本结论是()
A.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所作为;
B.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尽管有限,却也不可低估;
C.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所作为;
D.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我夸耀
.标准答案:D

9.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本语段“盘庚之迁”的典故引自于( )
A:《论语》;B:《尚书》;C:《春秋》;D:《孟子》
.标准答案:B

(2)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故用意是( )
A: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标准答案:D

1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请回答:
(1)文中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的双重喻义的是( )
A:酒有味,人有愁;B:酒无味,人无愁
C:酒有味,愁易消; D:酒无味,愁难消
.标准答案:D
(2)这一语段中赞颂“爱情至上”的典型语句是( )
A: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B: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标准答案:C

1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中“满招损,谦受益”句引自( )
A.《诗经》 B.《论语》 C.《尚书》 D.《中庸》  
标准答案:C

(2) 文中“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人是( )
A.唐高宗 B.唐庄宗 C.唐玄宗 D.唐宣宗  
标准答案:B

(3) 这一语段“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中心论点
B.总结历史经验,照应中心论点
C.揭示历史事实,提出中心论点
D.揭示历史事实,照应中心论点
标准答案:B

1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 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

(1) 文中宝钗的话语和说话时的情态不自觉地流露出她对宝玉的( )
A.“不成器”的鄙视
B.“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C.“不成器”的惋惜中混杂着说不清的怜爱
D.暗恋中流泻出“恨铁不成钢”的怜爱
标准答案:D

(2) 文中写黛玉探望宝玉“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表现出黛玉的性格是( )
A.稳重理智、心地善良 B.心地纯真、痴情含蓄  
C.心地纯真、不善张扬 D.安分守己、痴情含蓄  
标准答案:B

(3) 本语段描述人物的基本手法有( )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情态描写
B.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情态描写
C.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D.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标准答案:A

1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在夫妻分上。我如今己是五十多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要越发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说毕,抱住宝玉,放声大哭起来。
……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 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

(1) 《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根本因素、导火线按序分别是( )
A.金钏儿之死,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贾环诬告
B.贾环诬告,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鄙弃仕途
C.金钏儿之死,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鄙弃仕途
D.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鄙弃仕途,贾环诬告
标准答案:D

(2) 文中王夫人阻拦丈夫贾政毒打宝玉的心理动机是( )
A.母爱的护犊情感
B.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C.主要是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其次是母爱的护犊情感
D.主要是母爱的护犊情感,其次是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标准答案:C

(3) 本语段中说“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
A.贾蓉 B.贾政 C.贾赦 C.贾环  
标准答案:B

1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选自于( )
A.《国语·齐语》 B.《史记·孟尝君列传》  
C.《春秋左传·隐公元年》 D.《战国策·齐策》  
标准答案:D

(2) 这段文字写冯谖“三次弹铗而歌”的内在精神实质是( )
A.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B.故作狂态,引人注目  
C.穷途末路,哀难自抑 D.虚张声势,以脱困境  
标准答案:A

(3) 文中“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左右的人认为他是个卑贱的人,拿草编的饭碗给他盛饭吃
B.左右的人以为他轻视他们,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C.左右的人认为孟尝君轻视他们,拿草编的饭碗给他盛饭吃
D.左右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他,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标准答案:D

15.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其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赋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叙述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期 C.战国初期 D.战国中期  
标准答案:A

(2) 文中“食舍肉”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吃的食物里没有肉 B.吃自己家里的肉  
C.吃别人掉在桌上的肉 D.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  
标准答案:D

(3) 这段文字中“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句表现出作者的治国观念是( )
A.以法治国 B.以忠治国 C.以孝治国 D.以德治国  
标准答案:C

16.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中“王好战”的“王”指的是( )
A.齐国国君 B.魏国国君 C.赵国国君 D.燕国国君  
标准答案:B

(2) 这段文字中“弃甲曳兵而走”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脱掉鞋子,挥舞兵器冲杀上去
B.脱掉盔甲,挥舞兵器慢慢后退
C.扔掉盔甲,拖着兵器往后逃跑
D.脱掉鞋子,拖着兵器慢慢后退
标准答案:C

(3) 文中最后一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在论证上属于(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例证法 D.比较法  
标准答案:B

17.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接着说: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驹子,你就是那小驹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驹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请回答:

(1) 一语段对“人与马”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
A.人与马关系的和谐B.人与马之间的隔阂
C.人与人关系的隔阂D.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标准答案:D

(2) 一语段在描写“人与马”对话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
A.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
B.他跟我说了再会;
C.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
D.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标准答案:A

18.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请回答:

(1) 作者在这一语段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B.写文章的关键是选择和安排材料
B.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D.遣词用字如同调兵遣将
.标准答案:B

19.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请回答:

(1) 文中“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象征;B.借代;C.比喻;D.烘托
.标准答案:A

(2) 这一语段综合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A.呼告、递进、比喻、借代、排比;
B.设问、反复、比喻、借代、象征;
C.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
D.反诘、递进、比喻、拟物、排比
.标准答案:C

20.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请回答:
(1) 文中“但我不能放歌”流泻的心情是()
A.重回康桥的欣慰和欢快心情;
B.寻梦不得的怅惘和落寞心情;
C.告别康桥的留恋和怅惘心情;
D.寻梦不得的迷朦和想往心情;
.标准答案:B

(2) 这一语段运用的抒情手法有()
A.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比拟抒情;
B.造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事抒情;
C.造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D.借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标准答案:D

21. 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方圆三十里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请回答:

(1) 文中两次提到赵七爷的“辫子和长衫”,其写作手法和作用是()
A.肖像描写,刻画赵七爷顽固不化又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
B.行为描写,刻画赵七爷凶狠阴险又愚昧固执的性格特点;
C.细节描写,刻画赵七爷顽固不化又凶狠阴险的性格特点;
D.肖像描写,刻画赵七爷凶狠阴险又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
.标准答案:C

(2) 文中对赵七爷读“三国”以及他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学问的细节描写,表现出赵七爷的()
A.迂腐和浅薄;B.愚昧和自大;
C.执着和热情;D.自大和执着
.标准答案:A

22. 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愤然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
请回答:

(1) 文中说话的“我”和听话的“你”在作品中的姓名是()
A.(我)方达生,(你)陈白露;
B.(我)潘月亭,(你)胡四;
C.(我)李石清,(你)黄省三;
D.(我)张乔治,(你)王福升
.标准答案:C

(2) 文中说话的“我”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及其向听话的“你”指出的出路是()
A.自私、伪善,乞讨、拉洋车、抢劫、跳楼;
B.善良、仗义,乞讨、拉洋车、偷盗、自杀;
C.善良、胆怯,乞讨、拉洋车、偷盗、跳楼;
D.自私、冷酷,乞讨、拉洋车、偷窃、自杀
.标准答案:D

23.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月以来,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喜笑颜开的生活都在这种火雨下面出现了,地面上一望全是绿的,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所有那些像农夫身体一般骨干嶙峋的古老苹果树正都开着花。乌黑钩曲的老树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在天空之下展开它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
请回答:
(1)这一语段在原文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叙述方式是( )
A:结尾,顺序;B:开头,顺序
C:结尾,倒叙; D:开头,倒叙
.标准答案:D

(2)这一语段寄寓的情感是( )
A:对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的热爱;
B:对献身家园的先烈的深切缅怀;
C:对和平富裕的生活的向往;
D:对辛勤劳作的农夫的赞颂
.标准答案:B

2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
请回答:

(1) 一语段中“吞下,”指的是()
A.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
B.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
C.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
D.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
.标准答案:B

25.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的作者告诉人们,“快乐”取决于( )
A.菜烹调得好 B.澡洗得干净 C.花开的亮眼 D.心上没挂碍  
标准答案:D

(2) 文中“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一语引自( )
A.曹禺《王昭君》 B.关汉卿《窦娥冤》  
C.王实甫《西厢记》 D.老舍《龙须沟》  
标准答案:C

(3) 这一语段论证“快乐由精神决定”的角度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日常经验和体会,比喻
B.离别时的宴席,对比
C.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排比
D.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菜合你口味,类比
标准答案:A

26.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首次发表的时间、刊物名称与文章题目是( )
A.1925年4月、《新青年》、《灯下漫笔》
B.1925年4月、《莽原》、《呐喊》
C.1925年5月、《新青年》、《呐喊》
D.1925年5月、《莽原》、《灯下漫笔》
标准答案:D

(2) 在这一语段中,作者认为.“一治一乱”的皇朝更替过程中的“作乱人物”是( )
A.前朝叛逆 B.奴才帮凶 C.强盗土匪 D.志士仁人  
标准答案:B

(3) 作者在这一语段中向青年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A.怎样读书 B.改造国民性 C.如何绘画 D.创建新时代  
标准答案:D

27. 阅读下列语段: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请回答:

(1) 文中“彼成我败所由判”的基本准则是( )
A.财力的大小 B.人心的相背 C.意志的强弱 D.学养的高低  
标准答案:C

(2) 文中加下划线的“蹇,艳羡,判”三个字词的正确释义按序是( )
A.急病,很羡慕,准则 B.困厄,很羡慕,区别  
C.困厄,很妒忌,准则 D.急病,很妒忌,区别  
标准答案:B

(3) 《论毅力》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对比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类比、对比  
标准答案:D

三、作文题(每篇4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不好的事情,只有绝对不好的心态。正像有的人只看到暴雨倾盆,却看不到天边的彩虹一样。心态,不但影响着我们的心境,更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不但常常拥有快乐,更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你是否曾经遭遇过不好的事情,当时摆正心态了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去,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太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就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的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风景!”
是啊,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关注最后的目标和结果,却常常忽略为实现目标的努力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其实人生处处皆有美妙的风景,人应该学会珍惜和欣赏。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3.请以“心灵关爱”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被父母赶到洞外,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鸣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出去了。狐狸世界的法则是:成年了就要自立,必须离开父母,学会独立生存和生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推荐查看:

2018年12月网络教育统考考试报名指南

2018年12月各院校网络教育统考时间汇总

2018年12月网络教育统考备考冲刺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考生对于远程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远程教育考试学习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官方微博,这里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自考、成考、远程考试热点信息。

中国教育在线新浪微博二维码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远程院校

相关推荐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