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开地区-黑龙江-考试报名

哈尔滨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2019-09-25 中国教育在线 http://yc.eolce.com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规格

本科(专科起点),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和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1)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3.在身体素质方面

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必要的说明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各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特色人才的培养需求,特提供以下选修课程的参考指导:

1.网络技术应用类: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管理原理与实践、网站规划与设计。

2.计算机信息管理类: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概论。

3.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类: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设计与实践、Web Services技术、Java技术。

4.嵌入式系统开发类:嵌入式系统概论、简明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与工具。

5.多媒体技术类:多媒体技术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游戏开发与设计。

(四)学位目标

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工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实践课、补修课。

三、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1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8学分。

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英语Ⅱ(1)、英语Ⅱ(2)。

(二)专业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6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8学分。

统设必修课:数据结构(本)、C语言程序设计A、计算机组成原理A、离散数学(本)。

(三)专业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6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8学分。

1.统设必修课: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

2.选修课:Java与WWW技术、ASP.NET实用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概论。

(四)专业拓展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0学分。

(五)通识课

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2学分。

(六)本专业综合实践包括毕业设计,统设必修,共10学分,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

(七)学位课

1.统设必修课:离散数学(本)、数据结构(本),共8学分。

2.选修课:学位论文指南、学位外语(计算机),申请学位的学生必修。

(八)补修课

要补修的补修课程是指在注册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习的学生中,部分不具备该专业专科学历或不具备学习该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学生必须补修的课程。补修课程学分是按规定需要补修的学生必修的学分和毕业审核的必要条件。补修课程统一使用中央电大确定的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由中央电大推荐教材、提供相关教学支持服务。并计入毕业总学分。本专业需补修的课程是:计算机导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共8学分。

(九)统设必修课程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十)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十一)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开放教育各专业所有统设必修课程首次开设后均实行全年滚动开设。

四、毕业规则

本专业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依次是:

(一)公共基础课:11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16学分

(三)专业课:30学分

(四)专业拓展课:0学分

(五)通识课:2学分

(六)实践课:10学分

(七)补修课:8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1学分(需补修的学生为71+8学分)。

五、课程说明

 (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二)离散数学(本)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本课程是专业必修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离散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中;同时,本课程所提供的训练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C语言程序设计A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初步的算法设计能力和代码实现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数据类型的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控制结构、函数模块的编写、构造类型数据的应用、地址的应用、算法设计及其实现、文件的应用。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A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硬件课程中重要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

本课程主要内容:数据表示、寻址方式、指令系统、CPU原理、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总线和外部设备等。

 (五)数据结构(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数据结构是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算法设计和项目开发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相关操作,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二叉树、图等;结合数据结构分析递归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讨论一些基本数据结构的性质、存储方法和典型算法示例;介绍常用的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

本课程以C语言作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描述工具。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中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强化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训练。

(六)操作系统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通过对现代主流操作系统的分析,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操作系统概述、shell程序设计、进程与线程、处理机调度、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程序结构等。

(七)数据库应用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讨论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的应用。课程以SQLServer为数据库环境,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保护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知识、初步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并能用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库及简单的应用。

(八)计算机网络(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内容安排上以网络应用为出发点,不强调过多的理论,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方法和技能为原则。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与TCP/IP参考模型、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传输控制、Internet及其应用、宽带IP网络、光互联网、城域网、服务质量控制、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

(九)软件工程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他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与软件项目管理能力既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的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

本课程主要内容:以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为主线,从软件及软件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标准及规范等方面全面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

(十)计算机导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

本课程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软硬件知识,具备软件与硬件的基本安装和使用能力,具备基本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组织运用能力,为专业的深入学习奠定必要的信息素养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基础;软件开发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表现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在课程的实训中则针对微机系统的组成与安装;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的获取和组织处理进行一定的实验和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十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3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编程技巧,具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可视化编程理论概述、Visual Basic可视化编程初步、应用程序接口设计及代码编写、Visual Basic高级语言技巧、文件处理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调试与错误处理、Com和ActiveX应用。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远程院校

相关推荐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投诉与建议电子邮箱:huangyong5098@dingtalk.com

商务合作:蒲老师——19923834968

咨询热线:01086391515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