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校2020年春季网络教育测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教育在线小编总结了南京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卷五,详情见下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五十步笑百步”最早见于( )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战国策》
2. “一段话如果丢去仍于全文无害,那段话就是赘疣。”其中“赘疣”比喻( )。
A. 瘊子B. 多余的东西C. 无用的东西D. 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3. 下列作品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B. 《谏逐客书》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答司马谏议书》
4.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用“灰烬”一词,这种修辞手法属于( )。
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 暗示
5. 《论毅力》的作者( ),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黄遵宪D. 严复
6. 《论快乐》的作者是( )。
A. 朱自清B. 朱光潜C. 鲁迅D. 钱锺书
7. 《论气节》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A. 归纳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8. 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 陶渊明的《饮酒》B. 杜甫的《蜀相》C. 李商隐的《无题》D. 王维的《山居秋暝》
9. 被人们成为“小李杜”的晚唐著名诗人是( )和杜牧。
A. 李绅B. 李商隐C. 李忱D. 李群玉
10. 杜甫《蜀相》诗的最后一句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B. 长使英雄泪满襟C. 两朝开济老臣心D. 隔叶黄鹂空好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
2. 《报刘一丈书》的作者宗臣,是明代“前七子”之一。( )
3.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其中“刺”的意思是“名片”。 ( )
4. 《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一类比的含义是: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面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
5.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其中“东面”的意思是“东边”。 ( )
6.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是: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是没有的事。( )
7.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其中“劝”的意思是“劝告”。 ( )
8. “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是: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
9.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其中“膏泽”的意思是“施恩泽”。 ( )
10. 《论气节》一文的语言特点是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 )
11.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因全词共八韵,故名“八声”。唐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属慢词,双调九十七字。( )
12. 《灯下漫笔》“常有兵燹,常有水旱”中“兵燹”的意思是“战火”。 ( )
13.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其中“都城”的意思是“首都”。 ( )
14. 《沙滩上的脚迹》所采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象征。( )
15. 《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断肠人在天涯”。 ( )
16. 诗以“无题”命名,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大都意义比较隐晦。有的是写爱情,有的可能别有寄托。( )
17.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中“去日”的意思是“过去的日子”。 ( )
18. 《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是表示要像周公一样虚心招纳贤才。( )
19. 杜甫《蜀相》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与赞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
20. “竹喧归浣女”中“浣女”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女子”。 ( )
21.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其中“流年”的意思是“似水年华”。 ( )
22. 《故都的秋》前半部分侧重以记叙来渲染故都的秋的色调,后半部分侧重以议论来阐发故都的秋的深味。前半部分寓情于写景,后半部分寓情于议论。( )
23. “楚辞体”是以六、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多用“兮”字。( )
24. “麦苗不秀多黄死。”其中“秀”的意思是“抽穗开花”。 ( )
25.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其中“长吏”的意思是“年老的官吏”。 ( )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
A. 人物B. 性格C. 情节D. 环境
2.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三要素。
A. 论点B. 论据C. 论难D. 论证
3. 《选择与安排》:“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
A. 零乱B. 芜杂C. 丰富D. 多彩
4. 驳论的方法有()等。
A. 驳论点B. 驳论据C. 驳论证D. 驳前提
5.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熔于一炉。
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
6. ()都属于韵文的范畴。
A. 诗B. 词C. 曲D. 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CAB 6~10 DADBB
二、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三、多选题
1、acd 2、abd 3、ab 4、abcd 5、abc 6、abcd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