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3
5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52.《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整齐,节奏舒缓
B.语言整齐,节奏短促
C.语言短促,节奏整齐
D.语言舒缓,节奏短促.
53.贯穿《论毅力》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4.《论快乐》一文驳斥了这样的观点,即把快乐分成()
A.休闲娱乐的和理性的
B.苦和乐
C.肉体的和精神的
D.知足型的和完满式的
55.《麦琪的礼物》中德拉下决心卖掉头发的一段文字,作者运用了()
A.直接的心理描写
B.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描写
C.人物的内心独白
D.夹叙夹议的心理勾画
5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排比;C.鼎足对;D.拟人
57.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对偶;B.排比、比喻;
C.对偶、拟人;D.拟人、对比
58.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借代C:拟人D:拟物
59.“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是()13A
A:比喻、对偶、用典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用典D:拟人、对比、对偶
60.“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13A
A:夸张、比喻、用典B:夸张、比喻、对偶
C:对偶、比喻、拟人D:用典、比喻、对偶
6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A.“魏策”B.“齐策”C.“赵策”D.“秦策”
62.与孔子并称“孔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生活时代是()
A.春秋后期B.战国初期C.战国中期D.战国后期
63.李密《陈情表》一文选自()
A.《资治通鉴》B.《昭明文选》
C.《三国志》D.《后汉书》
64.陶渊明现存诗歌作品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
A.咏怀诗B.山水诗C.田园诗D.咏史诗
65.书曰.“郑伯克段于鄢.”的“书”指的是()
A.《左传》B.《春秋》C.《论语》D.《尚书》
66.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京味”小说成就最著的小说家是()
A.沈从文B.舒舍予C.鲁迅D.郁达夫
67.《箱子岩》一文叙述的是()
A.军旅生活B.边地湘西生活
C.都市生活D.市井生活
68.《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表达的情感是()
A.怀才不遇的幽怨B.愿为新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
C.奴仆的谦卑心态D.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爱恋
69.“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有()
A.郭小川B.徐志摩C.田间D.李金发
70.从新中国成立到***前夕的17年中,有“三红”之称的三部小说是()
A.《红岩》、《红色娘子军》、《红日》
B.《红日》、《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太阳升起在韶山》
C.《红岩》、《红日》、《红旗譜》
D.《红岩》、《红旗插上大门岛》、《红珊瑚》
71.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是()
A.法国19世纪自然主义作家
B.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C.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法国19世纪现代主义作家
72.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
A.17世纪哲学家、散文家B.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C.17世纪哲学家、政论家D.16世纪哲学家、政论家
73.文学史上,“三苏”指的是()
A.苏洵、苏轼、苏舜钦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辙、苏舜钦D.苏辙、苏轼、苏舜钦
74.欧·亨利是19世纪()
A.法国著名的小说家B.德国著名的小说家
C.美国著名的小说家D.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75.《故都的秋》是一篇()
A.抒情散文B.叙事散文C.议论散文D.游记散文
参考答案:
51-55 DBCCB 56-60 CCCAB
61-65 BCBCB 66-70 BBBBC
71-75 CBBCB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