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7
151.“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这句话出于《***》中人物()
A.七斤B.七斤嫂C.八一嫂D.赵七爷
152.下列剧作中属于曹禺创作的是()
A.《王昭君》B.《蔡文姬》
C.《龙须沟》D.《上海屋檐下》
153.《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A.《槐园梦忆》B.《雅舍小品》
C.《雅舍谈吃》D.《实秋杂文》
154.小说人物“林道静、卢嘉川”出于()
A.钱钟书《围城》B.杨沫《青春之歌》
C.柳青《创业史》D.曲波《林海雪原》
155.艾青在哪个时间段曾被视为中国新诗的卓越代表()
A.(1917—1927)第一个十年B.(1928—1937)第一个十年
C.(1937—1949)第一个十年D.20世纪80年代
156.《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B.满清皇朝
C.北洋军阀D.中国的宗法***制度
157.作为中国新诗“格律派”代表作家,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创作主张是()
A.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B.格律美、音韵美、语言美
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D.思想美、形式美、节奏美
158.屠格涅夫《门槛》中“一座大楼”的象征意义是()
A.伟大壮丽的革命事业B.沙皇的***现实
C.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D.革命者的献身精神和俄罗斯的美好未来
159.《麦琪的礼物》中,在情节构思上没有运用的是()
A.一明一暗B.一虚一实C.一抑一扬D.虚实结合
160.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成名作是()
A.《猎人笔记》B.《罗亭》C.《初恋》D.《阿霞》
161.《论学问》一文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B.娱乐C.增长才识D.装饰
162.小说《苦恼》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基本手法是()
A.肖像描写与环境描写B.行为描写与环境烘托
C.白描手法与夹叙夹议D.对话、细节与心理描写
163.《门槛》选自屠格涅夫的最后一部作品集()
A.《猎人笔记》B.《散文诗集》
C.《罗亭》D.《木木》
164.《报刘一丈书》中的“权者”暗指()
A.刘一丈B.宗臣C.顾秉谦D.严嵩
16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的对象是()
A.父亲B.兄弟C.朋友D.妻子
166.《报刘一丈书》“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反语D.拟人
167.《八声甘州》上片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物抒情B.借举止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象征抒情
168.李清照的别号是()
A.香山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六一居士
169.苏轼《前赤壁赋》行文叙述的外显过程是()
A.时间的推移B.感情的变化C.事理的逻辑D.想象的展开
170.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遥岑远目B.献愁供恨C.玉簪螺髻D.求田问舍
17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用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
A.比喻B.排比C.鼎足对D.拟人.
172.《宝玉挨打》中,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A.袭人B.林黛玉C.贾母D.王夫人
173.文言短篇小说《婴宁》的作者是()
A.纪晓岚B.孔尚任C.蒲松龄D.纳兰性德.
174.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表达词人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是()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75.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主张的是()
A.王安石B.白居易C.韩愈D.欧阳修
参考答案:
151-155 BABBC 156-160 ACACA
161-165 ADBCB 166-170 CABAC
171-175 CACCB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