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北京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4
点击查看:2021年秋季北京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模拟题汇总
16、下列各句中,没有搭配不当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种电子元件,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
B、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C、目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大批思想品德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D、全市已有80%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或采取了简易措施,冒黑烟的锅炉越来越少。
17、指出下列句子中是借喻的一句:
A、党委的同志必须学会“弹钢琴”。
B、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C、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D、我们***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43~45、阅读陶渊明的《饮酒》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8、《饮酒》一诗的诗眼是:
A、心远
B、采菊
C、真意
D、忘言
19、对“悠然见南山”理解恰当的是:
A、无意为之,欣赏自然。
B、无意为之,淡泊心境。
C、有意为之,淡泊心境。
D、有意为之,欣赏自然。
20、对收束全诗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两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恬淡的田园生活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说又无法说清楚。
B、恬淡的田园生活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说又觉得无须用语言来表述。
C、物我浑化的的心境领悟了人生真谛,想说又觉得无须用语言来表述。
D、物我浑化的的心境领悟了人生真谛,想说又无法说清。
46~50、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柯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21、下列句中的“为”与“荆柯和而歌,为变徵声”中的“为”,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其人居远示来,而为留待
B、又前而为歌
C、(太子)乃为装遣荆柯
D、复为慷慨羽声
22、送别场面着重写荆柯唱歌,这样写的目的是:
A、表现荆柯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B、表现荆柯一去不复还,以身殉国的决心。
C、渲染悲壮气氛,表现荆柯的英雄气概。
D、为荆柯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23、写荆柯“终己不顾”意在表现他:
A、虽然内心激动,却不作女儿态。
B、怀恨太子丹疑心他有改悔之意,故忿忿而去。
C、不忍心看“士皆垂泪涕泣”的场面。
D、意志坚定、态度坚决、义无反顾。
24、“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下列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秋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淡然无味。
B、基成功在于荆柯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景物烘托,给了这壮烈行为以活动的空间的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
C、其成功在借景言情,秋风寒水和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愤相为表里,催人泪下。
D、其成功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的描写,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共鸣。
25、陶渊明在《咏荆柯》一诗中,描写了“易水送别”的场面,下面是从原诗中选出并打乱了的诗句,根椐上文内容,排列出正确的一项:
(1)渐离悲击筑,宋意唱高歌
(2)商音更流涕,羽秦壮士惊
(3)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4)饮恨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5)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6)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A、(1)(2)(3)(4)(5)(6)
B、(4)(1)(3)(2)(5)(6)
C、(1)(2)(3)(5)(6)(4)
D、(5)(4)(1)(3)(2)(6)
参考答案:
16-25:DACBCACDDB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