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13
点击查看:2021年秋季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模拟题汇总
3
阅读《蜀道难》,完成下列各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wé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横绝峨眉颠”意思是能够阻断峨眉山的顶峰。横绝,横着阻断。
B.“连峰去天不盈尺”描绘出一幅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近景画面。
C.“冰崖转石万壑雷”是动景的描绘,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D.“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两句直抒胸臆,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寞苍凉的环境气氛。
.标准答案:C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枯松/倒挂/倚/绝壁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标准答案:D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请回答:
(1)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式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标准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鄙远:鄙视边远地区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C.共其乏困共:供应
D.若不阙秦阙:缺少
标准答案:C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一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宴客的主人行装B、宴请的客人行装
C、宴请的客人使者D、宴客的主人使者
标准答案:D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请回答:
(1)此段文字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A.无言以对;B.门庭若市;C.皆朝于齐;D.群臣进谏
标准答案:B
(2)此段文字依次叙述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日多说明了()
A.齐王英明;B.邹忌聪明;C.齐国政治日益清明;D.说齐王坏话的人太多
标准答案:C
(3)齐王采取进谏措施的结果是()
A.收到了效果B.没有进展C.纳谏人太少D.齐国政治没有发展
标准答案:A
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请回答:
(1)此段文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A.阴冷的画面;B.晴朗的画面;C.美丽的画面;D.秋天的画面
标准答案:B
(2)此段文字表达了何种情感()
A.因己而悲;B.因物而喜;C.怀念家乡;D.热爱祖国
标准答案:B
(3)“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中“把”的正确解释是()
A.拿;B.举;C.执、持;D.端
标准答案:D
7
阅读古诗《山居秋暝》,回答文后的问题:(四):1.A;2.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回答:
(1)此诗的作者是()
A.王维;B.孟浩然;C.陶渊明;D.杜牧
标准答案:A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山水诗;B.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积极入世的意愿
C.写景采用白描手法;D.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标准答案:B
8
阅读古诗《兵车行》节选,回答文后的问题: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请回答:
此诗的作者是()
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标准答案:C
>>远程/电大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远程/电大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热门推荐: